首页>>公司新闻>>公司新闻

厦大EMBA学员吴金祥谈中国EMBA发展

点击数:585942008-01-02 00:00:00 来源: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点击查看新浪财经网发布原文 “鹭燕集团董事长吴金祥访谈录”

2007年12月,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走进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围绕EMBA项目的学习收获和感受、EMBA对企业管理的帮助等问题,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金炳对话厦门鹭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金祥,以下为访谈实录:

陈金炳:作为厦大EMBA的首期学员,您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EMBA项目的?

吴金祥:通过报纸媒体。

陈金炳:当时您为什么会下决心去读EMBA?

吴金祥:1985年我清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十几年里主要通过后续教育进行学习,这些知识我认为非常有用,但很遗憾的是不系统。几年前就了解到MBA课程有很多对企业管理很有用的知识,也比较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企业做到这么大,发展这么快,EMBA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帮助的。同时EMBA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它基本利用业余时间,非常适合我们这种工作压力很大、工作时间非常紧张的人。所以我认为EMBA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很适合我们这种企业家去学习。当时我就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去报名。

陈金炳:当时国务院学位办批下来总共有30所大学,加上长江、中欧,还有一些中外合作项目,为什么您最终会选择厦大管理学院就读呢?

吴金祥: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从地缘角度来说,因为我在厦门工作,大部分时间能够满足厦大就近入学的需要;第二,厦大自身的学科特色。我们这种工科大学毕业出来的人,对财务、经济的了解相对来说不系统,而且比较缺乏。厦大在这方面是全国相对来说一流的,比如说会计、财务方面都很有优势;第三,厦大EMBA提供的整个课程目录、招生材料,我认为很吸引人,它的课程内容应该说也是我选择的重要依据。另外我也有一些参加厦大读书的同伴,我认为他们的素质都很高,从中我们也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陈金炳:师资配备方面您考虑的多吗?

吴金祥:教授的因素也非常重要。厦大自己有很多著名的教授,包括副校长吴世农等,这是吸引我们的非常重要的要素。另外它也引进哈佛等知名商学院的国外教授。

陈金炳: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您觉得中国本土的教授跟国外相比有哪些差异?

吴金祥:我个人觉得中国教授跟国外教授,对在中国本土工作的企业家来说各有千秋。中国教授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嫁接,内容比较多一些,总体来说本身的理论体系研究水平不亚于国外的。中国教授系统性知识的灌输应该比较适合中国人去参加学习。但从教学方式来说,国外的教授更注重实际,和案例结合,和实践对接。简单的说,国外教授教你的是如何应对眼前的问题,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多一点,而中国教授比较注重体系的全面掌握,包括从最基础的到最尖端的整个系统。

陈金炳:西方教授可能更多教给大家一些术,工具性的东西,可以让大家很快应用;中国教授可能更系统、更全面,注重“道”的传授,理论层面的会多一些。

吴金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你讲的很对。因为确实中国教授多年来从事的研究工作比较多,参加社会合作相对会少一些。但是厦大这方面又有一点不同,像吴世农、黄世忠还有其他很多教授,他们在改革开放以后接触企业,参与企业改制、企业管理咨询,所以他们在知识应用方面跟中国的实际案例结合得很好。但中国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案例与理论结合度方面还不如国外的案例精彩。

陈金炳:厦大EMBA两年的学习,您觉得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吴金祥:我本人参加工作以后,大量的时间都在管理岗位上。对我个人来说,我缺的就是关于管理的理论,特别是系统化方面比较缺乏。在厦大EMBA学习期间,以下几个方面收获比较大:

第一,系统理论方面对我来说帮助很大。原来断断续续的各种各样的领导力、战略等方面的很多东西,我们都用得到,而且也都懂得一些,很遗憾的是不系统、非常片面。学习以后,我就把这些东西都串起来了,把原来日常实用的一些工具 、知识串起来,还有原来不足的东西得到一些有效的补充,综合提高了知识面。

第二,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特别是面对日常经营中千变万化的情况,看问题能更准确找到要点,而且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更有把握、更有信心。读了EMBA以后,我们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和处理全局的一些重大决策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个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原来召集各种各样的会议,有大的系统问题的时候,我们总会举棋不定,顾虑比较多。现在面对问题我们觉得方向比较清晰,召集会议也好,组织会议也好,或者解决整个系统问题也好,我们的方向问题把握的比较好、比较准。

有一个数字应该能够间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集团2001年的时候才1个亿的销售规模,今年销售规模超过14个亿,由原来一个单一的公司,到现在变成了16家公司,而且每家都是处在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一个企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发展的空间比较大,我认为跟整个知识结构的培训有密切的关联。

第三,从整个学习的角度来说,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在过渡阶段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政府在解决社会稳定过程中的努力,我们更能理解、更看得透。在厦大读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从原来站在比较低的一种角度来看社会问题,到读了之后,我们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大政方针方面我们更能够理解,配合国家做事。原来会觉得有些国家政策脱离实际,有些重大举措很难理解,得事后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国家这么做是对的,读了书以后,这方面应该说提升到了敏锐的程度来看问题,我们能理解国家很多重大的、方向性的东西。

另外,厦大EMBA应该说造就了我们这批人。因为我们大学的背景不一样,清华的学生觉得自己是社会的骄子,很多时候缺少一种合作精神。读了书以后,我们觉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定要懂得如何来发展资源、挖掘资源、利用资源,把资源使用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创造价值,来为社会服务,使我们个人的价值通过别人的延伸得到更大的发挥。

我们个人原来的价值观相对来说局限性大一点,读书之后这方面提升比较快,会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来说。比如原来我们不敢想象企业10年以后、20年以后会怎么样,总觉得我们处在一种非常操心的状态下,整个企业的生存很困难,面对的困难比较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未来前景把握不准。譬如说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通过读书以后,我们更有信心的看到,企业应该是百年老店的安排,企业战略的规划、资源的使用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觉到企业应该是社会非常重要的一个单元,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

原来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家,考虑问题的时候把企业效益看得很重,读了书以后我们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搞好平衡,弄清企业未来的价值和发展在哪里。我们几百个员工,现在只有一个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一举一动就关系到企业员工,关系到700多个家庭问题,这是非常实在的一个变化,跟读书有很大的关系。原来整个党的教育强调社会政治面的比较多一点,现在强调很实在的一种东西,要整体和谐,要让员工和谐,企业跟社会和谐,让方方面面都和谐的发展,才能长久。

陈金炳:您如何看待EMBA同学资源?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些资源整合?

吴金祥:同学之间非常珍贵的一条是大家没把利益作为结合点,而是共同提升、共同进步。本科时大家因为没有接触到经济的模块,都是来自于家庭,包括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来完成学业的,所以基本不考虑经济问题。EMBA更多的是大家聚在一块,互相促进,共同提升,大家应该建立很特殊的关系。比如像案例讨论或者课堂讨论,把自己的体会、感悟和知识能够拿出来跟大家共享,目的就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提升,希望我的知识、我的案例、我的一些想法能够给你带来一种启发。我觉得这些都非常重要,从共性来说同学都是没有利害关系的,EMBA从适用性的角度来说更成熟一些。

陈金炳:如果用一两句比较简单的话来描述EMBA这个项目,您会怎么来描述?

吴金祥:我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让我来说,我觉得类似的课程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国家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和群体设定不同的教育项目,中国的教育任务非常艰巨,EMBA是提升中国企业家层次方面非常重要的举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EMBA应该注重不断的提升和应变,因为那么多高端企业家都读完以后,紧接着中端还有一些低端的,如何来调整他们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让培训更成熟,让社会感受到EMBA的价值所在。

陈金炳:您就读厦大EMBA期间,除了刚刚那些比较正面的收获以外,您觉得他们在教学管理各方面是不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吴金祥:因为我们是第一届,整个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宽容,不像原来读书的时候要求很严格。但后来随着教学的进步,应该说对管理方面逐步加强了,越来越规范了。我认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教学管理不能因人而异,而应该是一个标准,从严要求。

陈金炳:EMBA学习结束之后,您现在对于管理教育培训方面还会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吴金祥:EMBA很多知识的学习只是给我们导入而已。我03年大部分的课程读完了,04年年底开始答辩,05年获得证书。我始终没有放松相关知识的学习,毕业之后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各方面都在继续补充。从整个需要角度来说,我们觉得一段时间以后,应该还要回到学校里面再去系统的提升,随着他们学科的进步,我们应该系统的再学习。针对这个领域的需求,商学院应该用相关的项目来支撑这些企业家继续提升。

陈金炳:现在好多商学院也推出各种各样的EDP,也就是高层管理培训课程。

吴金祥:我参加了厦大财务总裁班的学习,我们试图通过这种学习能够把原来相对比较缺的东西进一步提升。

陈金炳:五年来,国内培养了非常多的EMBA学员,各个高校正在谋划怎么加大跨校之间EMBA学员的交流和沟通,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吴金祥: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大学在过去应该是大家相互独立的比较多,个性化比较强。如果把每个大学个性化的优势或特色,融成一个共同的模型或者平台,我认为EMBA项目应该去做,很有意义,对整个国家、对整个教育的平台或者对整个教育的质量来说,我认为是有帮助的。

比如和厦大、南开比,清华大学EMBA在宏观经济、社会责任、国家意识等方面强调的比较多。而厦大在会计、财务、金融方面比较强,如果跟清华大学进行结合,就会很有意义,对社会会有更大的贡献,因为毕竟这帮人是社会精英阶层。

陈金炳:您觉得可以以哪些形式来开展这样的交流呢?

吴金祥:我认为老师的交流方面可能会更直接。如果能够设立一些公共课程,让大家在一个课堂上交流学习,对大家一定会有帮助的。也可以设立一些活动,让企业家之间能够跨地区交流,民间的方式或者非正式的社团组织等等方面,应该跨越学校界限,变成社会的公共平台,来综合提升价值。

陈金炳:我仔细看了你们公司的资料,发现整个战略规划非常清晰。从92年成立到2010年,每一个阶段重点做什么都非常明确。这些是一开始就有的,还是读EMBA以后再做的?

吴金祥:99年以前基本是历史总结,99年之后有一个很简单的规划,制定了横向、纵向发展战略,提出5个二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求、经营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思想。

在横向扩张上,99年我们就设定了要立足厦门,面向全省,要在全省布点。这个战略制定以后,我们就开始积累内部的实力,后来逐步实施了,现在在福建省,除了两个地区以外,基本覆盖了全省的市场,另外两个地方最近也会把它覆盖掉。在经营品种、业务品种方面,也要把健康产业作为核心产业,继续扩充它的经营品种,从原来纯粹的西药,到中层药、中药材、原料、医疗器械以及健康类书籍,我们以人类的健康产业为核心,所有的品种我们都覆盖到位。我们希望向全国的大市场扩张,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去进一步扩张,完成面向中国13亿人口市场的战略规划。当然更大的是全球化的战略,把香港、新加坡作为未来走向国际的跳板。

在纵向扩张上,我们以人的健康作为核心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到批发、到零售、到终端的使用以及医疗机构都涉及到,我们的产业链在逐步做大,从中间往两头扩张。原来从批发商业开始,工业方面已经有制药了,研发方面前天跟清华大学刚刚签了一个协议,搞了生物材料,逐步往研究、开发方面扩张。终端我们最终会涉足医疗机构方面,当然现在定的规划还没实施。

我刚才讲到企业所做的工作,5个2中当然要有两只手,一个如何让优点和能力得到适用,一个又如何来对待缺点。企业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注重综合实力的提升,靠实力走路,另一方面要靠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来走路。适应力和实力是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两条腿。国家在改革,我们要努力适应变化,要寻求主动变化。

这些战略99年我们基本定了。但是读了EMBA以后,我们觉得在很多战略规划方面更注重可行性,而不是像原来做战略规划比较冲动。EMBA应该说对我们战略的内容、战略的清晰化方面起到了比较大的帮助。

陈金炳:如果按照规划,06年到08年应该是上市阶段。

吴金祥:对,明天可能就要签约了。应该说过去我们基本上都能够按照这个战略走,当然所有的战略实施不可能有非常明确的期限,它有不同的内容,会跨越不同的时间。原来想海外上市,现在是转向国内上市,最近都在实施。

陈金炳: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可能会面对不同的障碍和挑战,您觉得要实现各方面的规划,目前最大的挑战有哪些?

吴金祥:从我们集团来说,目前应该说是高速增长,过去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45%,企业快速扩张,必然面临两个基本资源的需求,一个是人才资源的需求,一个是资金资源的需求。这几年由公司全额出资送去读EMBA的有5、6个人,我们还在社会上广泛的招聘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来扩充团队,人才方面这几年做的还不错,基本上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眼前需要。

最大的问题还是企业发展之后带来的资本的需求。总的来说,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最重要的是要量力而行,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有效的把现有资源利用好,同时能够努力去寻找新的资源,把各类的资源开发出来,为企业所用。企业在使用好自己的资源、引进新资源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整个方法的安排,如果能成功,就为企业提供实施新战略的台阶,就会往前走出一大步。我们每一步都非常的努力,非常的艰难,但是应该说我们每一步都取得了进步,取得了相对的成功,整个团队现在充满信心,在行业内受到广泛的好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

陈金炳:回到EMBA,您能从一个毕业学员的角度,展望一下中国EMBA项目将来的发展前景或者发展趋势吗?

吴金祥:我有一种感受,EMBA的原始定位应该是面对高端企业的总经理、总裁、董事长这一层次的,这个资源毕竟是很有限的,最后大家如果都读完了怎么办?各个高校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社会精英都能够成为他们授课的对象。从EMBA的对象设定来说,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更重要的是他设定的阶层应该是非常窄的。

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不断的出现新的需求。EMBA发展的未来应该是扩大到中层,这样需求就非常大了,不要非得选择总裁、总经理,当然给企业中层培训的观点可能会不一样。给总裁上课很多都说你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去安排,怎么去解决问题,跟中层干部很多时候会说你要理解企业的战略,如何参与战略的制定,又如何来执行战略的安排。不同阶层的学员,应该根据他的特色,根据日常的实用需要来设定相关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陈金炳:马上就是2008年了,您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样的期望?

吴金祥:这几年我们都在设定战略规划,希望鹭燕在品牌上能够真正成为行业的第一,在行业定位上希望能够成为福建省第一的企业,在规模上也成为第一的企业。从数字角度来说,2008年按原来的预算设定会超过20个亿的规模,从增长的安排来说,希望2008年有新的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的注入,能够促使规模更大。

当然2008年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是希望能够成功的上市。不是为了在全社会圈钱,我们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企业发展需要,因为多少钱我们都能得到全面的有效的使用。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统计,按照一块钱能做十块钱生意的角度来算,如果社会能给我一块钱来投资,就能扩大到十块钱的规模,对整个社会、企业来说都是好事,所以我们希望2008年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能够成功的上市。

陈金炳: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如您所愿的。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

上一页1下一页
【责任编辑:鹭燕(福建)集团】(Top) 返回页面顶端